改观网

首页 > 名人语录 >

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

荀子名况,山西安泽人,战国时期著名学者思想家。荀子名言,主张性本恶,性本善是后期教化结果,最早提出人定胜天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他提出。  

荀子是中国第一古代高人,先哲圣贤,荀子名言,令人折腰!荀子《劝学》篇是第一篇,许多年前是初中语文,会背,荀子名言对人生的影响确实很大。

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


 1.故曰:性者,本始材朴也;伪者,文理隆盛也。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《荀子•礼论篇》


译文:所以说:本性,是人天生的材质;人为,是盛大的礼法文理。没有本性,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,没有人为,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。


 
   2.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性伪合而天下治。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;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也;宇中万物、生人之属,待圣人然後分也。《荀子•礼论篇》


译文:天地和谐,万物才能生长,阴阳相接,世界才能变化,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,天下才能能到治理。天能产生万物,却不能治理它;地能养育人,却不能治理人;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,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,然后才能各得其位。


 
3.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如死如生,如亡如存,终始一也。《荀子•礼论篇》


译文:丧礼,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,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。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,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,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。


 
4.刻死而附生谓之墨,刻生而附死谓之惑,杀生而送死谓之贼。大象其生以送其死,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,是礼义之法式也,儒者是矣。《荀子•礼论篇》


译文: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,这是墨家的主张,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,这是糊涂,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,这是害人。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,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,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,是儒家的主张。
 




5.上取象於天,下取象於地,中取则於人,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。《荀子•礼论篇》


译文:礼的制定,上取法于天,下取法于地,中间取法于人,人们共同居住、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。


 


6.人不能不乐,乐则不能无形,形而不为道,则不能无乱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《雅》、《颂》之声以道之。《荀子•乐论篇》


译文:人不可能没有快乐,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,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,就会流于乱。先王憎恶这种乱,所以制作了雅、颂的音乐以引导它。
 




7.夫乐者,乐也,人情之所必不免也,故人不能无乐。乐则必发於声音,形於动静,而人之道,声音、动静、性术之变尽是矣。《荀子•乐论篇》


译文:音乐,就是高兴,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,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。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,发抒于声音,手舞足蹈,表现于动作,而人之所以为人,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、手舞足蹈中,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。




 
8.夫声乐之入人也深,其化人也速,故先王谨为之文。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,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。《荀子•乐论篇》


译文:音乐生于人心,感人的力量最深,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,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。音乐中正平和,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,音乐严肃庄重,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。
 


9.乐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。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。《荀子•乐论篇》


译文:音乐,是圣人所喜欢的,它可以改善人心,它的声音感人至深,容易移风易俗,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。




 
10.故乐者,所以道乐也,金石丝竹,所以道德也。乐行而民乡方矣。《荀子•乐论篇》


译文: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,金石丝竹之声,是用来引导道德的。音乐得到推行人们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。
 


11.为之无益於成也,求之无益於得也,忧戚之无益於几也,则广焉能弃之矣。不以自妨也,不少顷干之胸中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做了却无益于成功,追求却无益于得到,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,对于这样的事,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。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,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。
 


12.不慕往,不闵来,无邑怜之心,当时则动,物至而应,事起而辨,治乱可否,昭然明矣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不羡慕过去,不忧念未来。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,时机合适就行动,事物来了就应对,事情发生了就处理,这样什么是治,什么是乱,什么要肯定,什么要否定,就一清二楚了。


 
13.仁者之行道也,无为也;圣人之行道也,无强也。仁者之思也恭,圣人之思也乐。此治心之道也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仁者推行道,并不刻意去做;圣人推行道,不必勉强去做。仁者在思虑道时,是恭敬的,圣人在思虑道时,是乐在其中的。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。


 
14.精於物者以物物,精於道者兼物物。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。壹於道则正,以赞稽物则察,以正志行察论,则万物官矣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,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,精通于道的人,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,所以君子专一于道,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。专心于道,心志就纯正不偏,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,就能明察,用纯正的思想,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,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。
 




15.虚壹而静,谓之大清明。万物莫形而不见,莫见而不论,莫论而失位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虚心、专一,安静,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、没有遮蔽的境界。进入这种境界,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,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、排列次序,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。




 
16.心枝则无知,倾则不精,贰则疑惑。以赞稽之,万物可兼知也。身尽其故则美,类不可两也,故知者择一而壹焉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,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,三心二意就会疑惑。专一于道,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,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。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,并尽力去做了,就能做到身美,凡万事万物的道理,都不能执两端而得,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。




 
17.人生而有知,知而有志。志也者,臧也,然而有所谓虚,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,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。有记忆就是贮藏,然而也有所谓虚,所谓虚,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。




 
18.圣人知心术之患,见蔽塞之祸,故无欲无恶,无始无终,无近无远,无博无浅,无古无今。《荀子•解蔽篇》


译文: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,看到了蔽塞的祸害,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,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,不过分强调开始,也不过分强调结局,不偏重近,也不偏重远,不过分博大,也不过分浅近,不泥古,也不薄今。




 
19.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使有贫富贵贱之等,足以相兼临者,是养天下之本也。《书》曰:“维齐非齐。”此之谓也。《荀子•王制篇》


译文: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,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,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、高贵与卑贱的差别,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,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。《尚书》上说:“要做到整齐划一,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


 
20.选贤良,举笃敬,兴孝弟,收孤寡,补贫穷,如是,则庶人安政矣。庶人安政,然後君子安位。《传》曰: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”此之谓也。《荀子•王制篇》


译文:选用贤良之人,提拔忠厚恭谨之人,提倡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收养孤儿寡母,资助贫穷的人,像这样,百姓就服从统治了。百姓服从统治,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。古书上说:“君王好比船;百姓好比水。水能浮起船,也能掀翻船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


 
21.人有气、有生、有知,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力不若牛,走不若马,而牛马为用,何也?曰: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。《荀子•王制篇》


译文:人有气、有生命、有知觉,而且讲究义气,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。人的力气不如牛大,奔跑不如马快,但牛、马却被人役使,这是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:人能结成社会群体,而它们不能。

 

荀子名言名句大全——荀子

1、 人主不公,人臣不忠也。

2、 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。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也。宇中万物,生人之属,待圣人然后分也。

3、 君子赠人以言,庶人赠人以财。

4、 得百姓之力者富,得百姓之死者强,得百姓之誉者荣。

5、 不知戒,后必有,恨后遂过不肯悔,谗夫多进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

6、 务本节用财无极。--《荀子·成相篇》 -- 荀子

7、 怠慢忘身,祸灾乃作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8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智明而行无过矣。

9、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。友者,所以相有也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10、 小人其未得也,则忧不得;既已得之,又恐慌失之。是以有终身之忧,无一日之乐。

11、 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
12、 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
13、 学者非必为仕,而仕者必为学。

14、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--《荀子·劝学篇》

15、 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
16、 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 《荀子·王制》

17、 恭敬,礼也;谦和,乐也;谨慎,利也;斗怒,害也。

18、 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19、 玉在山而草木润,渊生珠而崖不枯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20、 先义而后利者荣,先荣而后义者辱。荣者常通,辱者常穷。

21、 尊严而惮,可以为师。

22、 知之而不行,虽敦必困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
23、 学无止境。

24、 礼,所以正身也;师,所以正礼也。

25、 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;是我而当者,吾友也;谄谀我者,吾贼也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
26、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

27、 君戒专欲,臣戒专利。

28、 天之生民,非为君也;天之立君,以为民也。

29、 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 -- 荀子名言

30、 劳苦之事则争先,饶乐之事则能让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
31、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。--《荀子·不苟》

32、 论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。 -- 荀子名言

33、 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
34、 公生明,偏生暗。

35、 长幼有序。--《荀子·君子篇》

36、 天不为人之器寒也,辍冬;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.辍广;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,辍行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
37、 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 《荀子·富国》

38、 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

39、 积土而为山,乘之而后高,积水而为海,积之而后深。故圣者众之所积也。 -- 荀子经典语录

40、 目不能两视而明,耳不能两听而聪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41、 礼者,断长续短,损有余,益不足,达爱敬之文,而滋成行义之美也。

42、 以善先人者,谓之教。

43、 禽兽有知而无义,人有气、有生、有知,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

44、 酒乱其神也。

45、 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国宝也;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国器也;……治国者敬其宝,爱其器。

46、 公生明,偏生暗。

47、 人之于文学也,犹玉之于琢磨也。

48、 良医之门多病人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
49、 君者,民之源也。源清则流清,源浊则流浊。

50、 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国将衰,必轻师而贱傅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51、 以治气养生,则后彭祖;以修身自名,则配尧舜。

52、 见其可欲也,则不虑其可恶也者,见其可利也,则不顾及可害也者。是以动则必陷,为则必辱,是偏伤之患也。

53、 是谓是,非谓非,曰直。

54、 怒不过夺,喜不过予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
55、 恶之者众则危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
56、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,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。

57、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58、 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
59、 田野荒而仓廪实,百姓虚而府库满,夫是之谓国蹶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
60、 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61、 人无礼则不生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

62、 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63、 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
64、 乱则国危,治则国安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
65、 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66、 道虽迩,不行不至。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--《荀子·修身》

67、 夫师以身为正仪,而贵自安者也。

68、 言而当,知也;默而当,亦知也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
 

 


2017-08-31 11:10   阅读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的人数:

根据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猜你喜欢:
Google根据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推荐的文章:


百度依据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推荐的内容:
【评论】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:
最近关注
热点内容